解读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工作报告

攻坚克难,破浪前行——深度解读 202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疑是中国新一年经济政
策的风向标,为来年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指明了方向。从
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内容来看,在政策内涵、施策手段等
方面都还是有相当大的变化的。
首先看一下中央对于当前形势的判断。公报的表述是“我
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这一表述与前几年“复杂严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笼统表
述相比是非常清晰、精准的,可谓是直指要害。
需求收缩包括了内需和外需。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全球经
济整体复苏,但基础并不稳固,波动性大、脆弱性高、结构性
失衡等特征凸显。预计 2022 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渐回落至常态
供应链瓶颈加剧通胀压力,全球滞胀风险加大。相对应的是,
今年支撑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因素有所减弱,明年出口额大概
率呈回落态势。从内部消费看,2022 年制约消费的收入、疫情、
避险倾向等因素将取得一定程度的好转,新冠疫情对消费的影
响逐渐长尾化,但大幅度的改善依旧难以实现,消费复苏依旧
乏力。
供给冲击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大宗商品涨价,在供给受阻
加之货币溢出效应的双重作用下,生产成本上升带来的输入型
通胀压力。二是在中美科技战和疫情影响下,供应链的稳定性
面临冲击,产业供应效率还没有恢复,或有“卡脖子”和断供
风险。供给冲击最终的影响,就是通胀压力增加。
预期转弱实际上更应该予以重视。在金融视角里,信心比
黄金还珍贵。预期和现实会相互影响,预期越悲观,消费和投
资也越谨慎。一旦全社会都形成了这种氛围,这个预期是很难
逆转的。所以说预期转弱,不是一个简单的主观想法的改变,
而是一个严峻的客观环境的变化。一旦到了恶性循环的阶段,
就会对需求形成强烈的负反馈,所以要求我们要做好预期管理,
稳定市场预期。
其次,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稳”字。中央确立明年经济
工作的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会议指出,稳定宏
观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
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
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
前。”要求各方面要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向好发展。
一、“稳字当头”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为什么要“稳字当头”?一是要抗冲击,二是要防风险,
三是要保平衡。冲击主要来自于外部,中美多方面的角逐和博
弈,新冠疫情的变化,以及潜在的全球金融危机等等,都有可
能造成巨大的冲击。风险主要来自内部,包括庞大的地方政府
债务、企业债务违约、可能出现经济“类滞胀”等等。保平衡
就是在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兼顾多方面目标,譬如在宏观调控
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之间,在环境约束与经济运行之间,在全
局统筹与局部实际情况之间,都要找到平衡点、把握好尺度。
二、从宏观层面,核心是稳增长。
稳增长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议提出,明
年财政政策转向更积极,强调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
续。超前开展基建投资,以基建托底经济,质和量并重。预计
明年还将在支持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能等
方面推出新的更大力度的政策组合。
货币政策正式转向宽松,明年上半年可能延续降准,必要
时还可能小幅下调政策利率。在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房地
标签: #工作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攻坚克难,破浪前行——深度解读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疑是中国新一年经济政策的风向标,为来年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指明了方向。从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内容来看,在政策内涵、施策手段等方面都还是有相当大的变化的。首先看一下中央对于当前形势的判断。公报的表述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一表述与前几年“复杂严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笼统表述相比是非常清晰、精准的,可谓是直指要害。需求收缩包括了内需和外需。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但基础并不稳固,波动性大、脆弱性高、结构性失衡等特征凸显。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渐回落...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
-
2025-03-30 502
-
2025-09-30 484
-
2025-09-30 486
-
2025-09-30 484
-
2025-09-30 483
-
2025-09-30 484
-
2025-09-30 487
-
2025-09-30 487
-
2025-09-30 484
-
2025-09-30 487
作者:老班长
分类:综合整理
价格:3稿币
属性:8 页
大小:15.57KB
格式:DOCX
时间: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