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成语常常被误用,你能用对吗?

3.0 老秘书 2025-10-01 483 99+ 15.93KB 10 页 5稿币
侵权投诉
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典故。这类成语言简意赅,蕴含
断章取义或穿凿附会,造成误解误用。请看例子。
一、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和《汉书·叙传上》都记载,燕国寿陵有一个
姿
仿
仿
而是这种行为的恶果。
这条成语本来就比较难用,加之有些人又没有弄清它的出
“生搬硬套”之类的词语混为一谈,造成误用。例如:
1.
展。(《广西日报》,2010 822 日)
2.(我们)不能邯郸学步,一定要结合本州实际……坚持走
好、走准、走快自己的工业发展路子。(《青海日报》,2010
11 1日)
3.“
2010
10 13 日)
前一例是说“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就不可能超越别人
定是同“生搬硬套”画上等号了。
二、祸起萧墙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不在,而在萧墙之
萧墙”比喻祸发生或内部。例如汉·蔡邕刘镇南碑
而汉室大乱,祸起萧墙。”
有人不明典故,不得“萧墙”指什么,只要祸起,不
起自哪里,都说“祸起萧墙”,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
险化发生爆炸引发……网吧爆炸事件“祸起萧墙”再次证
广
报》,2010 12 6日)
2.海的腐败案件祸起萧墙……比较起以往大多数官员腐败
线
(《楚天报》,2010 11 24 日)
3.祸起萧墙,63 岁女环卫凌晨被撞四川新闻网 ,
2011 613 日)
1吧爆炸事件,明明不在内部而在
2
摘要:

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典故。这类成语言简意赅,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只有弄清典故,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不明典故,只在字面上兜圈子,往往不得要领,很容易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或穿凿附会,造成误解误用。请看例子。一、邯郸学步《庄子·秋水》和《汉书·叙传上》都记载,燕国寿陵有一个年轻人,羡慕赵国人走路姿势好看,专门跑到邯郸去学习,结果不但没有学会,反而连自己原来怎样走路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后遂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长处丢掉了,强调的不是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而是这种行为的恶果。这条成语本来就比较难用,加之有些人又没有弄清它的出处和特定含义,只在字面上兜圈子,以致把它同“...

展开>> 收起<<
这些成语常常被误用,你能用对吗?.docx

共10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作者:老秘书 分类:综合整理 价格:5稿币 属性:10 页 大小:15.93KB 格式:DOCX 时间:2025-10-01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