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和哲学命题(44个,写作学习参考)

3.0 bibi 2025-09-28 483 99+ 20.39KB 16 页 5稿币
侵权投诉
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和哲学命题(44 个,写作学习参
考)
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和哲学命题
1.西
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注:周人用两种不同性质的阳气和阴气来解释四季的变化
万事
地震的原因是阴阳二气失去了平衡。属朴素唯物主义。
2.西
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注:史伯强调只有相互差别、矛盾、斗争是事物存在发展
想。
3. 史墨:“物生有两,……体有左右,各有妃耦(配
偶)。”
注:不同的事物互相结合才能产生百物,如果同上加同,
属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
4.
“和”就是对立面的掺和。
注:揭示了矛盾的对立面,相互存,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包含着辩证法的因素。
5.
。有无相生,难相成
相和,前后也。”反道之动。
注:矛盾的动事物的发展,对立面
证法思想。
6.
“曲则全,则新。”
于事物发展定程度都相反的转化,因
主义辩证法。
7.
复归其绳绳不可,复归于无物。”
摘要:

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和哲学命题(44个,写作学习参考)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和哲学命题1.西周伯阳父: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注:周人用两种不同性质的阳气和阴气来解释四季的变化和万事生灭。阴阳二气相互协调,配合有序,流转正常,就风调雨顺,否则就要发生灾难;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认为发生地震的原因是阴阳二气失去了平衡。属朴素唯物主义。2.西周史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益)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注:史伯强调只有相互差别、矛盾、斗争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动力,完全相同反而...

展开>> 收起<<
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和哲学命题(44个,写作学习参考).docx

共16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作者:bibi 分类:综合整理 价格:5稿币 属性:16 页 大小:20.39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9-28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