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需“因症施方”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线上寻求健康咨询与问诊成
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作为线下问诊的有效补充,互联网医
疗释放了线下医疗资源,为不少患者提供了便利,患者不需
要再跑腿排队,只需借助网络就能进行诊疗,因此广受欢迎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
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互联网
+”医疗服务。近几年,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众多医疗机构,
大量医院开始提供线上服务。然而,随着其蓬勃发展,互联
网医疗行业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提供虚假医疗咨询服务
没有接诊却不退款,问诊价格缺乏标准;开处方药不开处方
审核环节形同虚设;患者信息存在泄露风险,或被利用实施
诈骗等现象,需要法律为此开出“处方”。¯
近年来,为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为,《互联网诊疗管理办
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
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尤其是
2022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互
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针对互联网医疗中处方审核
隐私保护、诊疗质控等社会关注点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在地方立法层面,上海、安徽、海南等地也出台了相关的管
理办法。这些规范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医疗的规范发展,但是
在有效遏制互联网医疗乱象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
首先,相关立法从整体上来说,层级都比较低,具体内
容较为宽泛,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缺乏对跨地区、跨省份
的互联网医疗机构的规范。且随着实践的快速发展,一些法
规面临着“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的困境。¯
其次,在监管层面,存在监管职能交叉、责任主体不明
确的情况。例如,根据《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的
规定,互联网医疗的监管部门是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但
根据《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互联网医疗
的监管部门则是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办理互联网医院登
记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这样的规定可能导致出现地区行政
机关和相应的职能部门之间的推诿现象,从而影响监管效果
¯
再次,事故责任难界定,患者维权难度大。与传统医疗
侵权案件相比,互联网医疗侵权案件涉及的侵权主体较多,
目前的立法对医院、平台、患者的责任划分并不明确,不少
患者在遭遇侵权后难以及时寻求法律救济。¯
最后,数据安全存忧,个人隐私保护不易。互联网医疗
平台掌握和保存了海量的个人隐私数据,特别是病历、诊断
结果等特殊信息。虽然目前各大平台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保
密技术及措施,但患者个人信息仍存在被窃取、篡改,甚至
被出售的风险,关于线上医疗隐私保护,法律规定仍存在不
少空白。¯
针对上述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法律
规制,构建起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互联网医疗生态系统,
摘要:
展开>>
收起<<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线上寻求健康咨询与问诊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作为线下问诊的有效补充,互联网医疗释放了线下医疗资源,为不少患者提供了便利,患者不需要再跑腿排队,只需借助网络就能进行诊疗,因此广受欢迎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近几年,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众多医疗机构,大量医院开始提供线上服务。然而,随着其蓬勃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提供虚假医疗咨询服务没有接诊却不退款,问诊价格缺乏标准;开处方药不开处方审核环节形同虚设;患者信息存在泄露风险,或被利用实施诈骗等现象,需要法律为此开出“...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
作者:老秘书
分类:综合整理
价格:2稿币
属性:4 页
大小:24KB
格式:DOC
时间: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