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

道德是法治精神的重要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
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
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要实现
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要持续强化道德对法
治的滋养作用,把道德要求切实贯彻到法治建设中。S
在立法修法中融入道德准则
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会有可靠的制度支撑。我
国自古就有融通道德准则与法律规范的经验传统,“以礼
入法”是我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典型特征之一。新时代的道
德准则和法律形式尽管与过去相比有所变化,但道德对法
律的引导、融贯、滋养作用的内在机理始终不变。现代法
治的追求是实现“良法善治”,而制定良善之法是实现法
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立法机关制定出“良善之法”,执
法机关才有“良法”可依,司法机关才有“良法”可判。
将道德准则融入立法修法,是确立法治建设世界观和价值
观的基础举措。S
首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已经在 2018 年的修改
中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使
其作为凝聚全社会道德共识和法律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融入宪法规范,使其
更加鲜明地在宪法中体现出来,这对指导其他法律法规的
制定起到重要统领作用。S
其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应当在宪法的指导下,将实
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
为法律规范。譬如,我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 1条将“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立法宗旨条款;再如,网络安全法第 6
条规定“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引入道德
要求以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网络风尚。将道德融入刑
事法律,有助于更好地在法律条文中落实刑事法律的目的
和价值,同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民安全的刑
事犯罪展开斗争;将道德融入民商事法律,将传统美德融
入平等主体间的法律规范,有助于发挥道德对民事纠纷、
经济活动的浸润、滋养作用;将道德要求融入行政法律法
规,不仅可以强化公权力机关的使命感和自律性,也有助
于提升行政相对人义利兼顾的责任感和公德心。S
最后,将道德准则融入党政组织原则、行业运行规则、
群众自治规则。此类行为规范不直接依赖于国家强制力的
保障,而是依靠社会成员的内心确信和普遍践行,直接体
现社会团体的价值取向。在党政组织原则、行业运行规则
群众自治规则中嵌入道德要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摘要:
展开>>
收起<<
道德是法治精神的重要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要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要持续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把道德要求切实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在立法修法中融入道德准则 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会有可靠的制度支撑。我国自古就有融通道德准则与法律规范的经验传统,“以礼入法”是我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典型特征之一。新时代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形式尽管与过去相比有所变化,但道德对法律的引导、融贯、滋养作用的内在机理始终不变。现代法治的追求是实现“良法善治”,而...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
作者:老秘书
分类:综合整理
价格:2稿币
属性:6 页
大小:15.5KB
格式:DOC
时间: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