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
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乡村治,百姓安,国家
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治理也迎来了新使命新要求
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走好乡村善治之路,既要从顶层设计
出发,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又要从基层自治着手,
不断激活乡村主体的创新力量,为乡村发展凝聚合力。
一、乡村治理取得的成效
1.“党建+”引领治理。乡村善治必然要求基层善政。
对很多村民来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由此
可见,弥合治理体系的断裂地带,首先就要加强农村基层
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摆在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首位。XX 镇XX 村“两委”换届后,在新任村党委书记的
带领下,“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定期走村入户、了解民情
及时释疑惑、解难题。对能现场答复的,直接进行答复;
对现场无法答复的,收集问题提交村“两委”会议讨论决
定后再行答复。同时,村“两委”还强化对组级工作的考
核,通过晒成绩、比能力,进一步压实村民小组长的责任
以此,不断提升村“两委”在村民中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2.“自治+”助推治理。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全市各
村(社区)按照“一事一议、内容自定”的原则,因地制
宜、积极探索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
让村(居)务管理更加民主化、规范化,打造了“绿美乡
村的约定”“零距离”“大家事大家聊”等一批“有事好
商量”品牌。XX 镇XX 村以“微治理”作为推行乡村治理
的“先锋骑”,通过开展“村民议事小组”共商共议活动
以自治促共治,让更多村民参与到村级治理中来,让村民
形成“有事来商议,没事来‘串门’”的日常习惯。XX 镇
XX 社区通过召开“板凳议事会”,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
约,促使“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讲文明树新风”等观
念深入人心,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建设。
3.“网格+”深化治理。变被动应对问题为主动发现
解决问题式的网格化治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伴随
着城乡发展以及人口变化,各镇区进一步划细分精网格范
围,共新增网格 XX 个。同时,结合区域位置和人、地、物、
事、组织等要素,部分镇区还试点探索“精网微格”工作
构建起“镇区—村(社区)—网格—微网格”工作体系
XX 街道积极推行“网格化+微治理”的网格化治理模式,
成立四级网格服务队,为民开展更细更精的服务。XX 镇建
立推广“网格法律讲堂”“网格道德讲堂”“网格党小
组”“网格党员微家”等网格服务阵地,提高线上线下一
体化服务效率,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二、乡村治理存在的短板弱项
1.综合素质能力有待提高。村“两委”换届后,各村
“两委”班子成员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上都有了较大的
优化调整,班子整体的战斗力、凝聚力都有了较大提升。
但是,少数村“两委”班子中的个别成员在推进乡村治理
过程中,思路还不够开阔,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目前,
XX 镇XX 村“两委”班子共 XX 人,其中50 岁以上XX 人,
40—50 岁XX 人,30—40 岁XX 人。年龄较大的成员,长期
深耕基层,已总结出一套“熟人社会”式的治理经验,但
往往会因为路径依赖、惯性思维,而缺乏用新理念新思想
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年龄较小的成员,如何结合村情
实际创造性地推动乡村治理,办法还不多、能力还不强。
有时遇到困难,尚不能独立处理,做到游刃有余。
2.协同配合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市在乡村治理
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也总结出很多善治方面的好经验好
做法,但从整体上看,村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度还有待提
升。从村民角度看,一些村民对治理共同体以及公共利益
的认同感不高,降低了参与乡村治理的实际效能。不少村
民认为治理是村“两委”甚至是乡镇党委政府的事,对乡
村治理事务、发展目标等仅限于被动接受动员,或多或少
存在“搭便车”的心态,缺乏应有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
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从社会组织角度看,一些社会组织
自主性不足,缺乏自律自治和民主管理能力,导致社会组
织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意识不强,表现出自我组织资源
自主进行活动、自发接受监督的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丧
失了本应具有的“社会性”,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的角色、
发挥的作用、承担的责任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资源供给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全市共有 XXXX 个自
然村,总体布局相对分散,人口规模普遍偏小。这样的布
局和规模,既增加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成本,也在一定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治理也迎来了新使命新要求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走好乡村善治之路,既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又要从基层自治着手,不断激活乡村主体的创新力量,为乡村发展凝聚合力。一、乡村治理取得的成效1.“党建+”引领治理。乡村善治必然要求基层善政。对很多村民来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由此可见,弥合治理体系的断裂地带,首先就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摆在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首位。XX镇XX村“两委”换届后,...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
作者:老秘书
分类:综合整理
价格:2稿币
属性:7 页
大小:16.5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