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
(2023 年11 月14 日)
近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
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
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
实践性强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为了谁”“依靠谁”和“由谁评判”等重大问
题,蕴含着深厚的人民性。
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科学回答了“为
了谁”的问题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
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 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
多数人谋利益”。因此,人民性是马克思 主义最鲜明的品
格,标识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底色。自成立以来,中国共
产党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
民,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
的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
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
新思想新观 点新论断,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民族 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 作为统
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既是推动高质
量发展的重要 支点,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的重要因素。
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科学回答了新时
代文化建设“为了谁” 的问题。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始终
贯穿着一条鲜明主线——以人民为中心。人 民性是马克思
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人 民”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
人民至上既是实践原点、也是理论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
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
人为本。 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站稳人民立场,把人
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文 化为了人民,要立时代之潮
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鼓与呼,坚持为人 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
把满足需求 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
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群众 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科学回答了“依
靠谁”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
造者。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科学
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依靠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社
会历史主体和文化创新主体,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
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依靠力量。因此,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人
民群众主体地位。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既体现了立
场,也表明了态度和情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首先从思想上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实现以文
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
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要
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
领, 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先进文
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
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
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
素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摘要:
展开>>
收起<<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2023年11月14日)近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实践性强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了谁”“依靠谁”和“由谁评判”等重大问题,蕴含着深厚的人民性。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科学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因此,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标识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底色。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
作者:bibi
分类:综合整理
价格:2稿币
属性:7 页
大小:13.54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