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

3.0 bibi 2025-01-13 483 99+ 20.5KB 7 页 2稿币
侵权投诉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
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
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历史观是人们关于
人类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唯物主义历史观把
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对历史观基
本问题予以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本质及
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政 D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把握中国式
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对于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
要意义。
历史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相统一
观的、本质的联系,又展示为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但社
会历史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人们在顺应历史必然
性的前提下能够作出自己的选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利
“社会行动的规律”。
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指出:“工业较发达
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
景象。”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可以游
离于现代化潮流之外,否则就会被历史潮流所抛弃。近代
以来,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
为追求现代化艰辛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因找不到正
确道路而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
地落在了中国共产 D身上。中国共产 D在深刻吸取历史教
训的基础上,团结领导中国人民主动而自觉地选择了社会
主义道路,过革命、、改革各个历史
索,在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实践中推进与
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又是自觉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中国特
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现代化的主动作为,是在实践基础上
[
~【公@*#^君】]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生活和
生活的过程”。,社会进步又是社会系统各要
以一定式和结及生产关系
(经济的和观层建筑。其中,生产力
分别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
层建筑分别反于生产力和社会基本
构成了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推动社会历史不进步。
国式现代化重要的任务是解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
经济高发展。以经济建设与发展生产力
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改人民生活的前提,是应对
风险挑战,是实现
斗目标人类命运共。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经济建设加快建设
代化产业体系、实动发展构建高水平
主义市场经济等,为社会全面进步实基础。
实现、政、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协调发展。D
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明确了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战略安排:从 2020 2035 基本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从 2035 到本世建成富强
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从战略安排上看,
中国式现代化一体”总体经济高
发展为基础与根本,统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
目标的顺利实现。
历史普遍性与历史特性相统一
性是历史发展的共性,是无
历史发展的个性,是有的、相对的。性与特
摘要: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历史观是人们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唯物主义历史观把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对历史观基本问题予以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政D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对于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相统一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既体现为内在...

展开>> 收起<<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docx

共7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作者:bibi 分类:综合整理 价格:2稿币 属性:7 页 大小:20.5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1-1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