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青春意气

3.0 bibi 2025-01-12 483 99+ 31.31KB 7 页 2稿币
侵权投诉
毛泽东诗词中的青春意气
1910 年秋天,17 岁的毛泽东外出求学时写下《七绝·
呈父亲》;1928 年秋,35 岁的毛泽东写下引兵井冈后的
《西江月·井冈山》。17 35 岁,毛泽东诗词,是青年
毛泽东奋斗人生的壮丽画卷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赏读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诗词作品,可以品味毛泽东青春岁月的
斑斓色彩,体会毛泽东真情实感的炽热深邃,感触毛泽东
品学才识的出类拔萃,领略毛泽东上下求索的刚毅执着,
感悟毛泽东救国救民的使命担当。
严父慈母,深恩难忘
1910 年秋天,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
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
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埃
·西
内容反映他与父亲如何“抗争”,但不能据此认为毛泽东
对父亲只有反叛而没有敬重。正是父亲的严厉,使毛泽东
自幼克勤克俭;正是父亲的支持,毛泽东才得以几进私塾
·
父亲的深沉感激。他把原诗的“男儿”改成“孩儿”,体
现出对父亲的敬爱。他把“死不还”改成“誓不还”,充
分考虑到了父亲的忌讳和希冀。与其说这是毛泽东向父亲
含蓄道别,不如说是他对父亲作出一种庄重承诺。
1919 10 5
文七妹病逝。毛泽东赶回韶山时,她已经入殓两天了。他
·
文》。这是一篇念颂母亲的绝
、感恩浓郁厚重。写好《母文》后,毛泽
东还写了两副挽联。其一为疾革尚呼儿,无怀
万端遗恨皆;长生,不能慈容何处
寻?”其“春风南岸晖远,秋韶山。”
博览群书
毛泽东在湘乡小学堂只年,1911 年春天,他
考入长的湘乡中学堂。辛亥革后,他投笔从
从鼓吹革命的《湘汉新闻》上,
主义”这一名词。离开军队后,1912 年,他湖南全
高等中学,读了 6退学了,湖南省
书馆去看书
1913 年春,毛泽东考入
湖南省杨昌济
方维夏优秀老师过了“能”的
与心,中日月常新美”。他以“
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进行自
读“有字之书会“无字之书”。这
的岁月,对青年毛泽东思想观念成有着关
触并深入
主主义者成长为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他日后接受马
思主义学说并思主义信仰奠定基础
同窗挚友
1915 625
易昌陶君病死,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
·
挽易昌陶》。这是毛泽东为“孔夫子,七年学堂”
写的一首哀婉凄切苍凉彻
惨惨戚戚,而是透
。毛泽东还写了一副挽联:胡虏多
腥秽待湔独令我来;生死安足论
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全联表达
不能共同负起济世救民重痛惜万分的真情感。
易昌陶别是 1917 年,湖南师竟连续病死 7
“为何死了七。”有
1917 4
响亮口号。他不
游泳启水面汪
生命无
。”这正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使
愿嘤鸣敢步将伯便
摘要:

毛泽东诗词中的青春意气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外出求学时写下《七绝·呈父亲》;1928年秋,35岁的毛泽东写下引兵井冈后的《西江月·井冈山》。17岁到35岁,毛泽东诗词,是青年毛泽东奋斗人生的壮丽画卷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赏读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诗词作品,可以品味毛泽东青春岁月的斑斓色彩,体会毛泽东真情实感的炽热深邃,感触毛泽东品学才识的出类拔萃,领略毛泽东上下求索的刚毅执着,感悟毛泽东救国救民的使命担当。严父慈母,深恩难忘1910年秋天,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

展开>> 收起<<
毛泽东诗词中的青春意气.docx

共7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作者:bibi 分类:综合整理 价格:2稿币 属性:7 页 大小:31.31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1-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