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学习研讨班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研讨班确定的发言主题,结合全市文旅工作实际,
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深刻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增强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政治自觉
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
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2022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省安阳市时首次提出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2023 年6月2日,总书
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并深刻阐述和概括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2023
年6月7日,总书记在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
中再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
在传统文明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
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
代新的文化使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
伟大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
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做了深入阐述。连
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革故鼎新
的创新性决定了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
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
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包容性前提下的中华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明对人类其
他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
文明对文明交流互鉴的不懈追求。五大特性彼此融通互促
共同造就了独特的中华文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
以现代力量,为中华文明现代形态建构注入了新的时代内
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党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必然
要求。我们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既是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
化自信,提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扎根于中华文明之后愈加绽放出
真理光芒,这是党领导下的又一次思想解放。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的重要论断,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
高度,揭示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掌握了思想主动和
文化主动,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动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世界各国发展史充分表明,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发展,离
不开文化的支撑和文明的指引;没有历史传统作为依托,
文明难以为继,现代化难以成功。中国是文明古国,又是
一个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代文明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关于中华文明的重
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是体现民族性、时代性,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的
文化使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内涵要义,体现建设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的文旅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结合”
的基本前提是彼此契合,要达到的目标是互相成就,是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与魂的“结合”,是始终掌握思想
和文化主动性的“结合”,是秉持开放包容、充满活力自
信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摘要:
展开>>
收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研讨班确定的发言主题,结合全市文旅工作实际,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大家参考。一、深刻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增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政治自觉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省安阳市时首次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2023年6月2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深刻阐述和概括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2023年6月7日,总书记在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中再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传统文明基...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
作者:老秘书
分类:讲话发言
价格:2稿币
属性:13 页
大小:21.05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