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先进个人事迹

先进个人事迹汇编(3篇)
先进个人事迹 1
“作为一名应急救援人,我的职责是救人,不管吃多少苦,
受多少累,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切都值了。”这
是*最常说的一句话。****年*月**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
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从业**年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
验的*再度出征。“麻烦再送一部电话,做为备用,联系不
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当这张纸条从***米深的井
下传递上来时,他在为幸存矿工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
了从业以来从未有过的责任与压力,因为自己肩上扛着人
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期待。**个日夜,他带领专家团队和
救援队伍,吃住在一线,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
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为救援
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救出**名被困矿工。这次救援在业
界引起巨大反响,国外同行将其解读为教科书式的典型案
例。这张纸条也作为新时代党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见证
走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教科书式的救援”并非一日之功。****年,*被分配到
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他认真主动学习矿山救护
知识,反复练习矿山救护技能,刻苦钻研矿山救护技术,
很快成长为技术精湛的矿山事故救援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
干部。****年进入国家部委工作后,他主动适应角色变化,
将基层工作经验与“全国一盘棋”的宏观视野相结合,紧
盯国际国内矿山事故救援技术和装备最新进展,积极推进
我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国家矿山、
隧道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和转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加工作**年来,*始终怀着对矿工兄弟的深厚感情,拒绝
各种名利诱惑,在救援实践中不断磨砺成长,矢志践行共
产党员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不抛
弃、不放弃”的救援理念,始终战斗在各类事故灾害抢险
救援第一线,创造了多个救援奇迹,推动我国矿山事故救
援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他本人也成为全国知名、在国
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矿山、隧道事故救援专家,先后组织
起草了《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管理规定》《矿山救护培训
管理暂行规定》,参与《矿山救护规程》制定和修订,主
编出版了《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及处置要点》等专
业书籍。
对应急救援工作,*爱得深沉。**年来,*先后参与、指
挥和指导了***多起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害的救
援,在多起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死神手中成功救出****余名被困群众,挽救了一个又一
个即将破碎的家庭。**多年前,山西省原大同矿务局雁崖
矿突发井下中央变电站着火事故。时任救护中队副中队长
的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井下成功救出被困人员后,一位**
多岁的老太太拦住他,向他下跪:“谢谢你们把我孩子救
出来。”****年*月**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
故,举世瞩目。他在关键时刻先后*次深入井下查勘现场,
为指挥部科学决策并最终成功救出***名被困矿工做出了重
大贡献。****年**月**日,辽宁阜新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
故。他临危受命,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进入瓦斯浓度不断
升高的井下,现场决策指挥抢险救援工作,为**名矿工成
功获救做出了突出贡献,化解了重大网络舆情,有力维护
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曾说,“睡觉时做梦,梦见最多的是
在井下抢险救援的场景”。
****年应急管理部组建后,作为领导干部的他主动适应
形势变化,积极推动矿山、隧道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围绕
“全灾种、大应急”的要求加强装备配备,强化战术战法
训练演练,亲赴一线,靠前指挥,圆满完成了历次重特大
事故灾害抢险救援任务。****年*月下旬,河南省郑州、新
乡等地因历史罕见暴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正在河南出差
的*主动请战,留在河南指挥**支国家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
援队伍开展排涝抢险救灾。救灾期间,他坚决贯彻落实习
摘要:
展开>>
收起<<
先进个人事迹汇编(3篇)先进个人事迹1“作为一名应急救援人,我的职责是救人,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累,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切都值了。”这是*最常说的一句话。****年*月**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从业**年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再度出征。“麻烦再送一部电话,做为备用,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当这张纸条从***米深的井下传递上来时,他在为幸存矿工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从业以来从未有过的责任与压力,因为自己肩上扛着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期待。**个日夜,他带领专家团队和救援队伍,吃住在一线,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
作者:老班长
分类:汇报报告
价格:2稿币
属性:13 页
大小:20.81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4-02